丈夫肝癌妻子打掉孩子离婚,善意地让这事活在网帖中吧
摘要:网传的故事已经很残忍了,如果去把所谓“真相”挖出来,让这种残忍的家事暴露到愤怒的众议中,那是更残忍的事。这种事,如果是假的,那就让它活在网帖中吧;如果是真的,也请让它活在网帖中吧,以正义之名捅到网上,只会制造更多的伤害,加剧一个家庭的痛苦。(本文为UC名家专栏约稿,未经UC许可禁止转载)
比这冬日冰雪更冷的是,是这则网传故事中透出的冷,彻骨的冰冷。
一个叫“笑面土狼”的网友发帖称:同学28岁,家中独子。确诊肝癌晚期,时日无多。他的妻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做的第一件事情,是打掉了腹中五个月的孩子,提出离婚。两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好,门当户对型,同学父母苦求儿媳留下孩子,提出赠予上海的房产以及两百万现金,并且不需女方抚养孩子,不让女方再嫁时还要带拖油瓶,但女方还是执意打掉了孩子。网友的叙述带着明显的偏向,媒体跟随的报道自然也有了一种引人愤怒的强烈节奏感:老公查出肝癌晚期,她立马打掉腹中5个月的孩子,并提出离婚。
媒体报道时只引用了网帖和网评。――往常的话,我会觉得媒体这样报道很不专业,凭一则不明来源、不知真假、没有新闻要素的网帖就写成新闻,为什么不去核实,为什么不采访发帖者,为什么不采访当事夫妻?靠网传写新闻,太没有专业精神了。可这次我不想作这样的批评,网传故事的已经很残忍了,如果去把所谓“真相”挖出来,让这种残忍的家事暴露到愤怒的众议中,那是更残忍的事。这种事,如果是假的,那就让它活在网帖中吧;如果是真的,也请让它活在网帖中吧,以正义之名捅到网上,只会制造更多的伤害,加剧一个家庭的痛苦。
人们常说“要真相”,我对这件事的“真相”毫无好奇之心和知情之求。并不是因为太残忍,让人心不忍正视――而是,从道义上我们无权去窥探这种“真相”,这是别人的家庭隐私,是别人不想让外人知晓、有权让别人闭上眼睛的私事。这种事,对这家人来说,是病魔带来一连串人伦灾难的残忍悲剧,对网友来说,不过是一个去撕咬、去吊打、去哀叹、去谈论人情、去讨论法理的家庭伦理议题。事关公共利益,我支持透过网帖去线下和现场挖掘真相,但这件事,我们就善良地闭上眼睛,让它活在网帖中吧。就像桑德尔教授在《公正》中所举的那些道德困境,不触及具体和现实之人,而当成一个抽象伦理议题来训练公众的道德反思能力。
真相之上,还有人道,10万+之上,还有人心。如果心里的10万+欲望不那么狰狞的话,是不忍心打扰这个不幸家庭的。网友和媒体的叙述貌似客观,话语里全是节奏,比如“得知这个消息后,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打掉了腹中五个月的孩子”――一句“做的第一件事”,就足以把这个女人挂上舆论烤架了。再看媒体用的标题:她立马打掉腹中5个月的孩子――一个“立马”,也足以让这个妻子成为众矢之的。很显然,这样的叙述陷入了爆款网文惯用的“天使-魔鬼”二元对立模式,故事中必须要有一个魔鬼:不幸患癌的丈夫,无辜的孩子,年迈苦求的老人,对应着一个无情无义没有人性的女人,这戏必火。可从常识常情看,怎么可能“做的第一件事”“立马”打掉孩子呢?应该是一个多么痛苦的心理历程。
原以为这个网帖下面会是一片吊打“渣女”和感慨“从此不信海誓山盟”的声音的,没想到那么多人对这个妻子表现出了同情的理解。故事的叙述者想构建一个善恶对抗的故事――公众却看到,这个悲剧中都是受害者。患癌的丈夫失去了一切,老人失去了本来美满家庭天伦之乐,妻子也失去了丈夫、孩子和身边人的理解。很多留言对这个妻子充满理解(能看得出来,评论的都是女性视角),比如说:虽然有些残忍,但打掉是对的,一是这么年轮就得肝癌,遗传几率很大;二是老人年龄已大,有气亦无力,很难对孙辈善始善终;三是遗腹子,又是老人带、教育和心理都易出问题。最后,如果女方只为钱和房而生孩子,孩子将来更堪忧。有人说,小孩生下来就没爸爸,这样对小孩公平吗?只是因为爱而生下来,对自己是安慰,那对一个连父亲的面也没见过的小孩呢,他真的会幸福吗?如果夫妻真的很恩爱,会这么选择吗?乍看凉薄,实则理智。
理智的分析听起来很冷漠,甚至冷血,亲情变成这种现实功利的经济算计,让人寒心。但这种“理性”提醒我们,也许大家都没错。丈夫和老人想要留着孩子,没错;妻子考虑到孩子未来和今后生活,打掉孩子,也可以理解。各方都有理,这时只能遵守这一原则:谁承受后果,谁就有权作出决定。以此原则衡量,这个妻子有权这和做,因为孩子生出来后,一切后果就得由她承担。虽然老人称“不需女方抚养孩子”,但这种承诺在法律上是不认的,母亲必须承担。孩子是爱的产物,女人不是生孩子的工具,这时女方如果为了“赠予上海房产以及两百万现金”生下孩子,就是对孩子负责任吗?从法律看,女性有堕胎的权利。(当然,这时离婚确实于情于理于法都让人无法接受,可能涉嫌遗弃罪)
之所以不建议媒体去挖掘这事,而善意地让其活在网帖中,也是觉得,抽象地讨论这件事,我们能保持某种理性判断,如果进入具体的新闻语境,指向具体的个人,就会陷入无法自拔的愤怒情绪中,把这个本就陷入痛苦之中的家庭推到舆论前台,伤口血淋淋地暴露给众人看,围观之下,撕得更狠,伤得更深,刺得更痛。
扫码打赏,鼓励原创
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:《时评写作十讲》、《北大熏出来的评论》、《时评中国》、《不与流行为伍》、《快时代慢思考》、《拒绝伪正义》,欢迎在天猫“新华文轩”选购,享受多重优惠。读曹林时评,读这个时代!